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对光谱环境的适应特征及生理响应研究

鱼类养殖是我国海水养殖的支柱产业,工厂化养殖是主要的养殖模式之一,尤其是工厂化人工繁育和苗种生产的主要方式。迄今,工厂化海水鱼类苗种培育和养殖生产中的光照调控及应用均是经验使之,相关理论和技术研究甚少,尚未形成完善的光调控策略。光谱作为光环境的主要要素之一,对养殖鱼类的生长发育、生理状态和行为响应具有重要影响,鱼类在早期发育及生长过程中的光环境适应和需求尚未阐明。本研究以我国工厂化主养鱼种大菱鲆( Scophthalmus maximus )为研究对象,采用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光谱调控技术,构建了红、橙、绿、蓝及全光谱等五种不同光谱环境,围绕大菱鲆不同...

Full description

Bibliographic Details
Main Author: 吴乐乐
Other Authors: 李军
Format: Other/Unknown Material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2022
Subjects:
Online Access:http://ir.qdio.ac.cn/handle/337002/178292
Description
Summary:鱼类养殖是我国海水养殖的支柱产业,工厂化养殖是主要的养殖模式之一,尤其是工厂化人工繁育和苗种生产的主要方式。迄今,工厂化海水鱼类苗种培育和养殖生产中的光照调控及应用均是经验使之,相关理论和技术研究甚少,尚未形成完善的光调控策略。光谱作为光环境的主要要素之一,对养殖鱼类的生长发育、生理状态和行为响应具有重要影响,鱼类在早期发育及生长过程中的光环境适应和需求尚未阐明。本研究以我国工厂化主养鱼种大菱鲆( Scophthalmus maximus )为研究对象,采用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光谱调控技术,构建了红、橙、绿、蓝及全光谱等五种不同光谱环境,围绕大菱鲆不同发育阶段的感光系统发育特征及不同光谱环境下的生长发育、生理响应开展研究,旨在探究大菱鲆对光谱环境的适应性特征,深入了解鱼类养殖过程的光谱环境需求,为构建大菱鲆苗种培育和福利化养殖的适宜光环境提供理论指导。具体研究结果如下: (1)光谱环境对大菱鲆胚胎发育的影响: 大菱鲆胚胎发育过程中,紫外视蛋白( short wavelength sensitive opsin , sws1 )基因为母源性遗传基因,在大菱鲆胚胎中存在表达,可能介导了大菱鲆胚胎的紫外感知功能。孵化后35.5小时(hours post fertilization,hpf),大菱鲆胚胎进入体节期,视觉系统开始发育,眼原基(optic rudiment,OR)出现,同时,视觉系统外视紫质( exrh )开始在松果体上表达,古视蛋白( va-opsin )在下丘脑和后脑上表达,并开始介导大脑非视觉系统的感光功能,两种非视觉视蛋白表达量均随发育进行逐渐升高,自体节期至孵化期, va-opsin 和 exrh 的表达水平分别增加了4604% ± 897%和534% ± 87%。42.7 hpf,出现晶体囊,此时,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呈放射状紧密围绕晶体囊;62.8 hpf,胚胎发育至心跳期,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和晶体囊之间出现空隙,开始出现零散的色素上皮细胞。光谱环境对大菱鲆胚胎发育具有显著影响,非视觉系统感知光信号后,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分化。在胚胎发育方面,蓝、绿光下大菱鲆胚胎较早发育至心跳期,62.8 hpf,蓝、绿光下具有心跳的大菱鲆胚胎比例分别达到100% ± 0%和71% ± 14%,显著高于其他光谱。但蓝、绿光并未加速胚胎的孵化速率,各光谱下大菱鲆的孵化时间和孵化率差异不显著,其中绿光下大菱鲆初孵仔鱼的畸形率最高,达39% ± 5%,其它组在6.7%至7.1%之间。高畸形率进一步造成了绿光下仔鱼死亡率升高,达38% ± 6%。转录组分析表明,光信号在被感光系统接收后,会影响大菱鲆神经系统发育和信号转导功能。并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调控胚胎生理状态。与全光谱相比,单色光下胚胎糖代谢、脂代谢等能量代谢过程显著加强。应激反应结果表明,红光、蓝光和绿光引起了大菱鲆初孵仔鱼的应激反应,表现为热休克蛋白70( heat shock protein 70 , hsp70 )表达量显著增加,同时,蓝光组初孵仔鱼组织蛋白酶D( cathepsin D , ctsd )、组织蛋白酶F( cathepsin F , ctsf )、过氧化氢酶( catalyase , cat ) 和金属硫蛋白( metallothionein , mt )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光谱组,且Cat活性显著低于其他光谱;红光下初孵仔鱼溶菌酶( lysozyme , lzm )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光谱。然而,Lzm酶活力并未出现显著差异。因此,为了提高初孵仔鱼免疫力,降低畸形率和死亡率,减少应激反应,应采用橙光或全光谱用于构建大菱鲆受精卵孵化的光谱环境。 (2)大菱鲆感光器官发育及其对光谱环境的适应性特征 大菱鲆视觉系统发育表现出胚后发育的典型特征。孵化后第1天(days post hatching,dph),视网膜出现外核层、内核层、神经节细胞层的分化;2 dph出现色素上皮层和纯视锥结构的感光细胞层,此时,视锥细胞排列疏松。5 dph,可在组织学水平观察到视网膜的十层结构。18 dph,双锥细胞和视杆细胞开始出现,在随后的发育过程中视杆细胞和双锥细胞比例增加,单锥细胞比例降低,40 dph左右,感光细胞比例趋于稳定,双锥细胞占比达75% ± 4%,成为视网膜感光细胞的主体。蓝光加速了感光细胞的变化,对视觉系统发育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在生长方面,大菱鲆仔稚幼鱼生长的最适光谱具有阶段特异性。蓝光显著促进了仔稚幼鱼,尤其是附底后幼鱼的生长。此外,蓝光下大菱鲆变态发育起止时间为24-50 dph,变态起始时间提前且过程加快。在生理响应上,红、橙光可引起大菱鲆仔稚幼鱼的氧化应激反应,造成 hsp70 、抗氧化基因 cat 、 gst 、 mt 、先天性免疫基因 ctsd 、 ctsf 和 lz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