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近視控制鏡片於學齡兒童近視影響之研究─以K眼鏡公司為例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經營管理碩士學程(EMBA) 99932135 100 近年來台灣學童罹患近視的年齡層逐漸下降,而文獻指出倘若近視發生的愈早,將來罹患重度近視的機會就愈高並可能併發其他眼翳疾病,且視力不良對於學童的學習能力、環境適應能力和心理認同有著密切的影響。因此,為減少視力不良對於學童生活及學習造成不良的影響,重視近視預防保健之餘,近視發生後立即的矯正治療,以抑制近視的進行亦是相當重要的。\r\n目前近視常用的治療方法有配戴眼鏡、藥物治療和雷射手術,而對於一般學童仍以配戴眼鏡為主要選擇,其中又以兒童近視控制鏡片為主。是故本研究欲以兒童近視控制鏡片對於學童近視的影響作為研究主軸,藉由個案...

Full description

Bibliographic Details
Main Authors: 張騰達, Teng-Ta Chang
Other Authors: 鄭宇庭
Format: Thesis
Language:English
Published: 2011
Subjects:
Online Access: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4204
https://nccur.lib.nccu.edu.tw/bitstream/140.119/54204/1/index.html
Description
Summary: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經營管理碩士學程(EMBA) 99932135 100 近年來台灣學童罹患近視的年齡層逐漸下降,而文獻指出倘若近視發生的愈早,將來罹患重度近視的機會就愈高並可能併發其他眼翳疾病,且視力不良對於學童的學習能力、環境適應能力和心理認同有著密切的影響。因此,為減少視力不良對於學童生活及學習造成不良的影響,重視近視預防保健之餘,近視發生後立即的矯正治療,以抑制近視的進行亦是相當重要的。\r\n目前近視常用的治療方法有配戴眼鏡、藥物治療和雷射手術,而對於一般學童仍以配戴眼鏡為主要選擇,其中又以兒童近視控制鏡片為主。是故本研究欲以兒童近視控制鏡片對於學童近視的影響作為研究主軸,藉由個案K 眼鏡公司提供的2005至2010年資料進行分析探討,以瞭解我國學童配戴單焦鏡片或兒童近視控制鏡片其近視度數增長之差異。其中,以趨勢分析探討學童配戴單焦鏡片或兒童近視控制鏡片於四年期間度數增長之趨勢變化;以獨立樣本右尾T檢定探討學童配戴兒童近視控制鏡片每年增加度數是否低於單焦鏡片者;以配對樣本雙尾T檢定探討學童左眼和右眼每年增加度數是否有所差異;以獨立性檢定探討鏡片種類與每年近視度數增加程度之關聯性。\r\n本研究結果發現,兒童近視控制鏡片顯著抑制近視的進行,每年增加度數較單焦鏡片者減少約7度,並且單焦鏡片者在各配戴年期的增加度數皆大於兒童近視控制鏡片者,其中以第一年差異最大,此後隨著配戴年期增長,兩者差異逐漸縮小。此外,鏡片種類對於每年近視度數增加程度亦有顯著影響,且兒童近視控制鏡片較能抑制近視度數重度增長發生的可能性。最後,根據本研究之結果,對於我國學童視力保健提出若干建議,希望藉此提升國人對於近視保健上之知識水平,為近視學童選擇合適的眼鏡。 謝誌 I\r\n摘要 II\r\n目錄 III\r\n表目錄 IV\r\n圖目錄 V\r\n第壹章 緒論 1\r\n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r\n第二節 研究目的 3\r\n第三節 研究流程 3\r\n第貳章 文獻探討 5\r\n第一節 近視形成之因素 5\r\n第二節 近視之預防與治療 10\r\n第三節 我國學童近視之現況 14\r\n第參章 研究方法 15\r\n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假設 15\r\n第二節 資料來源與變數定義 18\r\n第三節 分析方法 20\r\n第肆章 實證分析 24\r\n第一節 趨勢分析 24\r\n第二節 差異分析 35\r\n第三節 交叉分析 39\r\n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43\r\n第一節 結論 43\r\n第二節 建議 45\r\n第三節 後續研究發展 46\r\n參考文獻 47 謝誌 I\r\n摘要 II\r\n目錄 III\r\n表目錄 IV\r\n圖目錄 V\r\n第壹章 緒論 1\r\n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r\n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r\n 第三節 研究流程 3\r\n第貳章 文獻探討 5\r\n 第一節 近視形成之因素 5\r\n 第二節 近視之預防與治療 10\r\n 第三節 我國學童近視之現況 14\r\n第參章 研究方法 15\r\n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假設 15\r\n 第二節 資料來源與變數定義 18\r\n 第三節 分析方法 20\r\n第肆章 實證分析 24\r\n 第一節 趨勢分析 24\r\n 第二節 差異分析 35\r\n 第三節 交叉分析 39\r\n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43\r\n 第一節 結論 43\r\n 第二節 建議 45\r\n 第三節 後續研究發展 46\r\n參考文獻 47